团结社工 发展专业 - Uniting social workers to develop the specialty
搜 索
当前位置:首页>    协会资讯>   协会通知

“社工让社区更美好”2017年广州社工宣传周启动仪式现场主题项目宣传展示

发布时间:2017-03-16 点击数:5863

为促进公众对社工服务的认识和了解,吸引公众参与,推动社会大众进一步了解和参与公益服务和社会服务,活动现场设置的项目宣传展示区,一是向公众介绍广州市社会工作行业首届“十佳”奖项的实施过程、20强入围项目和“十佳”获奖项目和社工的,先进经验和事迹。二是结合“社工让社区更美好”的宣传主题,挑选了市内优秀的服务项目,围绕“提升社区参与”、“增强社区教育”、“促进社区安全”、“改善居住环境”、“活跃文化休闲”和海珠区“百家公益联盟”展示等方面进行项目展示。

附件:



一、“让社区更美好”主题宣传项目名单



二、参展项目简介



A1. 首届广州社工行业十佳评选

首届广州社工行业十佳评选旨在发掘有代表性的社会工作行业服务先进典型以树立行业发展标杆,提升社工行业服务形象,推动行业发展;奖项分别为十佳家综、十佳专项、十佳案例、十佳社工。评选过程中采用媒体宣传、线上线下宣传等方式,增强公众对社工服务的认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和关注,扩大影响力。



A2-A7.海珠区“百家公益联盟”

联盟由海珠区第二届公益创投项目组成,透过聚合海珠区内各家综、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组成公益联盟;联盟以共同促进各种以帮扶社区困难群众、推动社区问题解决为目标,积极组织开展或资助服务活动和服务项目的开展。



B1.南石头家综青少年社区参与计划

项目由“发现南石”社区文化探寻服务、学生社团孵化服务、“爱满分”反校园欺凌倡导等组成,通过兴趣培养、价值倡导、领袖培育、社团孵化、社会实践等形式促进社区青少年加深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认识、对社区的认识与归属感,引导其进行正向人生思考和规划。



B2.“点义成金”广爱公益募捐计划

项目通过对义工时数进行慈善拍卖获得爱心企业的公益资金,资金用于下一年的义工服务及义工服务项目的资助,两者形成一个持续的良性循环,使义工服务产生二次价值,孵化和支持一批义工服务项目,打造出“点义成金”广爱公益募捐模式。



B3.社区淘宝店——闲余助人社区营造项目

项目通过集合社区内可循环利用的闲置物品,经过无害化处理之后,一是向辖区中低收入人群低价出售,二是利用销售收入换购困境人群所需物资,以缓解困境家庭生活经济压力,保障基本生活质量,同时满足其获得社区关注和社区支持的精神需要。


B4.逢源公益,乐助人家

项目以社会支持网路理论作为依据,通过建立社区资源库,发掘及调动辖内爱心企业、文体团队、大众媒体及社区义工参与公益活动,以开展义卖、义剪、义演等方式参与服务体验,筹集的善款用于为特殊群体提供援助,在社区内营造全民公益的氛围。



B5.和谐棠景?社区睦邻计划

项目以“地区发展模式”为理论指导,秉承“多元参与、多元治理、多元服务”服务理念,通过“组建居民自治队伍——自主开展社区服务——搭建社区议事平台——积极处理社区事务——共建社区发展”的服务思路,构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共建社区建设”的服务平台。



B6.社区公益?大家参与——公益助餐、社区互惠行项目

项目联动“美拾记”企业打造社区幸福食堂,培力“助餐义工队伍”为社区孤寡、独居、空巢、高龄、行动不便等弱老家庭提供用餐、送餐到户服务,打造幸福宜居社区养老服务;并与企业开展20+1公益助餐”等公益互惠行动计划,倡导社区人人公益理念。



B7.“全民义工”发展项目

项目以“呼唤义工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核心理念,通过搭建“点、项、面”的义工服务平台,促进义工积极参与义工服务,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能满足自身的人际拓展、社会实践、获取自我价值、服务他人等方面的需求。



B8.活力社区?公益士多项目

项目是社区公益服务输入、输出的中转站,是社区居民参与义工服务体验、资源链接及互助的平台。项目目前由公益士多店、公益集市、义诊、义剪、爱心帮扶等五大部分组成,持续地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社区照顾服务,促进邻里和谐、邻里互助。



B9.东沙新广州人服务驿站

项目通过“学校支援”和“企业支援”两条服务主线,利用  个案、小组、社区活动、日常舒缓服务、咨询热线等工作手法为东沙街辖内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免费提供社区支持网络构建和社区适应交融服务,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建立一个健康、愉快的生活环境。



B10. 黄埔区(北片)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

项目致力于改善精神康复者的生活质量。日常服务中,服务方向是为精神康复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及社会支持,增强其个人及家庭应对各种困难及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提升精神康复者的康复动力,使精神康复者能够平等、有尊严地参与到社区生活中。



B11.“心星点灯”疑似精神障碍人士家庭干预项目

项目秉承“平等、尊重、接纳、互助、支持”的服务理念,接纳疑似精神障碍人士,协助其家属打造互助交流平台,建立积极预防、评估诊断、康复治疗、社会支持的服务体系,促进疑似精神障碍人士及其家庭的社会接纳和融合。



B12.阳光之路,天使同行

该项目包含“益时代社区公益项目孵化项目”、“沐浴阳光行专案”项目、“石楼镇一村一社工”项目等,发挥社区各群体创新能力优势,打造公益孵化平台,辅助社区内公益项目的孵化,链接社区资源,帮助社区内有需求的特殊群体,带动社区邻里互助氛围。



B13.幸福公益便利店

项目以“随手公益”为理念,透过位于环市西路68号一层的公益空间,展示辅助就业项目成员的成品,居民可以透过认捐的方式表达对待业人士的支持;邀请待业人士担任接待人员,为他们创造就业实练机会,接触社区和社会、积累就业经验,展示工作能力。



B14.520姐妹同行乐助会-困境妇女帮扶项目

项目联合可口可乐公司,为社区困境妇女提供就业创业资金,同时与巾帼志愿者搭建“姐妹同行乐助会”,帮助困境妇女克服发展中的障碍。在项目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品统一放在公益平台义卖,并将资金用于支付困境妇女的劳动报酬以及项目的再运营。



B15.南沙区禁毒社会工作项目

项目遵循接纳、尊重、平等的专业工作手法和价值伦理,为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及其家庭在提供心理辅导、家庭关系修复、就业辅导、社会支持网络建立等的服务,协助其成功实现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早日融入社会。



C1.“为爱发声”——反对家庭暴力服务项目

项目以家庭关系存在困扰或遭受家庭暴力的个人或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构建综合性的家庭暴力防护支持网络及个案服务转介机制,提供安全庇护、心理干预、法律援助、就业培训、“反家暴”倡导等服务,提升受害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C2.袋鼠妈妈兴成长

项目透过开展各项知识教育、心理辅导及支援等服务,协助困难流动妇女学习孕期、产后、新生儿喂养等知识,促进困难流动妇女调整产后心态,从新认识自我,适应角色转变,并对困难流动妇女进行产后抑郁筛查,为其提供转介服务或家属支持服务。



C3.超能父母特训营

项目通过线上和线下双向服务,促进幼小衔接资源共享,提升家庭幼小衔接教育能力。线上以运营“超能父母特训营”家长交流平台、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主。线下主要运用小组、个案等专业手法,与家长分享幼小衔接知识及训练技巧,提升幼小衔接教育能力。



C4.“爸气童携”亲子关系营造项目

项目以亲子关系为主线,积极组织开展亲子活动等增加父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他们的合作和默契,透过这种亲子双方的互动与学习,积极向父亲传递正向教育的理念,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从而提升亲子关系,达至个人以及家庭的成长和融合。



C5.“星乐援—自闭症儿童家庭支持计划”

项目以海珠区南石幸福妈妈坊为常驻站点,通过社工、心理、特殊教育等专业方法,为0-14岁自闭症儿童家庭提供压力疏导、治疗资讯交流、特殊儿童教养技能辅导等服务,倡导打造社区、家庭一体化保护网,让父母共同承担照顾责任,减轻母亲角色的身心压力。



C6.白云区青年地带-特殊青少年群体服务

项目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目的,透过加强白云区6-25岁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以专业化、个性化的方式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挖掘青少年潜能,提供超前预防、临界预防和矫正预防社会服务,帮助青少年良好发展。



C7.让孩子勇敢说性

项目针对3-9岁的流动儿童家庭,从儿童、家庭、社区入手,通过绘本、创意手工绘画、电影、故事妈妈培训等多元化的手段开展服务,为服务对象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及知识,为孩子搭建性社区保护网,获得家长、幼儿园和学校的一致认同。



C8.广州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工作介入服务项目

项目在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服务的同时,积极进行社区宣传和倡导,促使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自我,通过活动、宣传、故事分享等让居民了解该群体,减少对该群体的恐惧和盲目帮助,让有需要的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C9.南源街儿童早期介入中心

项目主要为患有自闭症、多动症、发育迟缓等特殊儿童提供服务,内容包括一对一以及一对多的专业训练、社区宣传、特殊儿童关爱活动、特殊儿童家长讲座等。至今,直接服务约700人次,间接服务约2000人次,其中有跨区服务及主动求助,服务成效明显。



C10.微笑、快乐与共融——移居人士服务项目

项目为常住广州市的外国人士以及准赴港人士提供专业的移居适应服务,协助适应和融入新的生活环境,积极推动共融社会发展。展位将展示“乐融微笑行动”1218微笑照片、多元文化小知识,以及互动体验项目的品牌活动——乐融微笑行动等。



C11.普爱特殊教育项目

项目以“特教老师+专业社工”的运作模式,主要服务自闭症谱系障碍、读写障碍、专注力不足(多动症)三类特殊儿童,提供儿童康复训练、家属情感支持和康复技巧指导、家属支持网络构建、社会倡导等服务,促进特殊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C12.安宁舒缓疗护——关爱临终患者及家属服务项目

项目成立于2014年5月,采用社工+医护人员+护工+志愿者+家属的模式,通过生命教育、心理辅导、帮助临终患者完成心愿等方式,让临终患者享受生命尊严,平静祥和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让家属在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基础上完成对患者的安宁疗护。



C13. 医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项目透过为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医住院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帮助他们达到身体、心理、社会的全面康复。项目将向群众宣传全民健康的理念,加强居民对身心健康的重视,并了解在健康出现问题遇到困难时可以求助医务社会工作者。



C14.潭岗强戒所认知行为教育项目

本项目主要为群众介绍强戒所内戒毒学员的管理、工作以及学习内容,让群众了解戒毒学员所内工作与生活;向广大人民宣传禁毒知识,普及禁毒意识,让广大群众正确对待戒毒人员,和社会组织一起协助戒毒人员降低复吸动机,顺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C15.广州市荔湾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项目为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社会适应指导服务试点项目,透过广泛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为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及高危人群提供有力的政府监管、有效的社区矫正和预防犯罪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构建有效的预防重新犯罪工作新机制。



C16.“息?生活”喘息服务计划

项目主要是链接专业资源为长者及其家属提供上门照顾、日托照料和院舍短期住宿的暂时托管及临时照顾的服务,让照顾者及家属(含护理员)得到短暂休息。服务对象主要针对高龄独居、孤寡、低保低收、失独、残障、行动不便等“六类长者”家庭为主。



D1. 筑君安好——白云街长者居家安全项目

项目以宣传长者居家安全为重点,通过居家安全辅具、器材的体验,增强对居家安全的检视意识,并且以居家隐患图片提升居民对隐患的敏感度;通过居家安全小册子对日常居家容易出现隐患处理方式和资源进行教育。



D2.“漫途海珠安全行”社区安全服务导赏

项目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发现并标记海珠区城中村存在的安全隐患,绘制出社区安全地图;培育青少年导赏专员,由其为居民介绍社区安全隐患及自我保护技巧,提升居民对社区安全的关注,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对营造安全社区的重视。



D3.“安全2小时”社区安全教育项目

项目针对社区儿童和家长,采用情景模拟、游戏互动、实践体验等方式,开展系列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包括防拐骗、防性侵、防溺水、防火安全及火场逃生、居家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地震逃生八大主题,营造儿童安全成长和发展环境。



D4.豫章苑社区安全项目

项目以安置小区居民为对象,促进长者和儿童提升安全意识;积极搭建居民协商机制、发掘培育居民义工组织,推动全民参与解决问题来介入;同时,透过社区教育、推动居民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等,提升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



D5.“社区安全齐参与——人民街社区安全改善计划”

项目以家综作为统筹,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针对社区弱能人群开展“乐安居”计划和“安全·童行”计划,提升社区长者和儿童消防自救能力;针对社区有能人群搭建社区消防参与平台,开展消防安全能力建设,探索消防安全群防群治工作模式。



D6.“儿童保护,Teen天童行”流花商户儿童安全关爱计划

项目针对商户因忙于档口生意疏于对照料儿童和安全教育,容易引发儿童走失、受伤、拐卖等现象,拟从商户儿童到商户及社区三个层面推进,提升儿童自我保护及安全意识及能力,组建一支关爱儿童保护志愿服务队,营造儿童安全友好社区环境。



D7.多元文化,多重体验,共享平安和谐社区

明镜所运营的三个家综分属于广州农村、城乡结合部及市区中心三个不同的社区环境,宣传展示将向参观者展现这三种社区环境中社区教育是如何进行的。同时,也会展示天河区社区矫正如何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法帮助社矫人员重新融入社区。



D8.黄埔区荔联街独居长者煤气安全社区支援计划

项目针对独居长者煤气使用安全问题进行介入,旨在推动社区居民及家属关注长者居住安全问题,调动社区义工及家属的积极性解决独居长者的煤气安全问题,提供隐患检查、设备更换、沟通协调等服务,减少独居长者煤气使用安全隐患。



E1.袋鼠行动之环保计划

项目结合社区环境现状,从三个层面开展工作:1.组织青少年成立环保义工队进行社区环保宣传,影响社区居民;2.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和体验活动,提升居民环保意识;3.链接资源,以花地墟为平台,为居民提供闲置物品交换、旧衣回收渠道。



E2.广州市空巢老人介入服务项目

项目依托于广州市义工联自身庞大的义工资源优势,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利用社工义工联动模式,推动建立社区为老服务网络(主要包括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



E3.越秀长者综合服务中心

项目旨在打造集统筹、示范、服务、转介、培训功能五大功能于一身的社区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为区内长者、护老者提供专业为老服务,同时,培育社会服务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越秀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E4.社区生态保护行动

项目针对社区环境问题,开展专项系列活动,透过动员社区商家和居民积极参与推动社区发展工作,并联动相关职能部门,跨界合作积极开展社区沿河路段环境美化和安全保障、社区卫生改善等服务,提升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E5.“让狗文明,让家有爱”——安厦社区文明养狗齐动员

项目通过引导居民关注小区内不文明养狗行为,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具体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通过座谈会等搭建居民相互交流的平台;二是通过社区宣传让居民掌握文明养狗知识技巧;三是完善社区硬件及义工骨干培育。



E6.长者日间照料中心

项目是一家集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于一体的日间照料中心,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旨在为60岁及以上有需要长者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为长者提供午晚餐、家居清洁、助诊等服务,以协助长者保持或加强个人自顾能力。



E7.天河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

项目秉承“敬老为善、助老为乐”宗旨,为社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上门探访、日托、康复、心理辅导、康乐等服务,建立社区养老资源网络,构建以一个服务平台为核心、社区养老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辅助、专业化、信息化养老为延伸的服务网络。



E8.智慧“金”星,有“鹏”相助——打造特色星光老年之家连锁运营项目

项目以连锁化方式运营员村街的四个星光老年之家,提供星光老年之家基础服务外,以金鹏智慧社区综合管理云平台为依托,实施会员管理制,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增加智慧健康服务、科学餐饮等社区服务,积极搭建老人互动和文化平台。



E9.“玫瑰家园”失独家庭服务计划

项目将失独家庭统一称为“玫瑰家庭”。“玫瑰家园”失独家庭服务计划旨在为失独家庭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搭建互助交流平台,提供资源链接、政策咨询、心理辅导、情绪支援等综合服务,重拾生活信心,重新拥抱幸福生活。



E10.荔湾区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在失独群体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新跨越机构率先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形式介入失独家庭开展专项社工服务,通过为失独群体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管理、功能重建、资源链接等服务,为这些特殊家庭驱散阴霾、传递关爱与希望。



E11.广州市花都区特大镇外来人员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项目围绕“安全保护”、“教育支持”、“就业创业”三大焦点议题,通过在学校、社区、工厂、企业、劳动市场等建立“幸福1站”,为流动人口个人及家庭提供个案介入、团队辅导、社区参与等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促进新、老狮岭人“共生、共融、共享、共治”。



F1.登峰街外国人社区融入项目

项目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居住在本社区的外国人特别是非洲裔居民提供专业性社工服务;通过提供基础性融入服务,生活生存类服务,以及社区融入服务,帮助在穗外国人更好融入本地生活。



F2.增城区龙新村社区营造项目:与社工重拾老村故事

项目透过发动社区居民组成议事会,推动村民成立各类文化保育小组,传承传统文化,链接社会资源开展各类社区营造活动。未来计划开发亲子旅馆或修缮特色民宿,开发农业资源,吸引城市居民到村参观、度假,以消费带动村集体经济提升。



F3.大石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国学讲座项目

项目以低偿收费形式进行运行,开展国学教育服务,并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国学表演队,推动其积极参与社区义演等公益服务。自2013年发展至今,项目服务形式也从最开始的课堂教学,逐渐衍生出了不同主题的出游拓展活动。



F4.黄埔区东区街民族之家

民族之家成立于2015年1月,秉持“共融、共建、共享”服务理念,为东区街各族人民(尤其少数民族同胞)提供活动平台、成长平台、支持平台、沟通平台以及价值平台服务。项目曾获得全国首届最具影响力社工项目100强。



F5.古迹寻宝

项目以“异乡·故乡家文化”为理念,开展玩fun文冲之社区导赏、至叻长者生命故事、好学社堂之手工艺体验,让本地居民重拾对文冲的记忆、外来居民通过有趣的方式了解并融入文冲,同时进行孝道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