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协开展2014幸福社区末期测评工作评委专题培训
(图:30余位评委参加幸福社区末期测评培训)
12月28日下午,由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主办的2014年幸福社区末期测评工作评委专题培训班顺利开班。本次培训由市社协幸福社区评估项目专业总督导、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朱静君担任主讲,解读关于幸福社区末期测评的标准体系及工作流程,共有30名评委参加培训。
评估需要“目光向下” 关注社区可持续发展
朱静君从幸福社区为什么要第三方评估为着眼点,指出测评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关注成效、改善方向的特点。在幸福社区评估的过程中,评委需要“目光向下”,而不是走秀作秀被人看作是“折腾社区”。创建工作的评估,一方面是向政府、社会交代经费支出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更关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即给服务对象、社区带来的改变。
(图:朱静君秘书长为各位评委进行讲解培训)
“安全又舒适 友善互关心”是幸福社区核心内涵
幸福社区创建倡导以“多元治理、多元参与、多元服务”为特征的GPS模式,是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也奠定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一个社区只有具备了基本的安全、舒适、便利,才能称得上是幸福的”,朱静君解释道。幸福社区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还体现在软件方面。前者包括道路、消防、监控、广场绿地等良好的社区环境;后者体现在社区居民、机团单位等的发动情况,以及人们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
(图:参加幸福社区末期测评的评委们在培训中认真听讲)
不求“锦上添花” 重点“雪中送炭”
朱静君在培训中指出,幸福社区的创建要准确把握社区的诉求,着力解决社区居民反映强烈、长期困扰社区建设的问题,并依靠各方资源制定个性化的创建方案。作为评估人员,也要特别注意创建成效、社区参与度及受益范围等问题,重点做到为社区居民“雪中送炭”,然后再考虑“锦上添花”。她鼓励各位评委挖掘社区中的典型案例,因为评估工作不仅是实践活动,也是一次科学研究,有助于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积累、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