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社工 发展专业 - Uniting social workers to develop the specialty
搜 索
当前位置:首页>    会员服务>   会员风采

【广爱社工】“古祠春秋”节气研学之小暑节气“游伏(福)”陈家祠

发布时间:2025-07-09 点击数:86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盛夏开启,酷暑来临。

俗话说:“夏至三庚便入伏”,“伏”与“福”谐音,你知道广州“福”字最多的博物馆是哪家吗?你知道传统文化是怎样用花鸟鱼虫表达祝福的寓意吗?

陈家祠处处可见“福”,步步可赏夏。漫步馆内总能感受清风徐来,草木如画。

2025年7月7日上午,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指导下,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联合金花街道陈家祠社区、金花街社工服务站在陈家祠堂内开展“古祠春秋”节气研学——小暑节气游“伏”陈家祠。

在活动中,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焦慧老师通过玩节气游戏、陈家祠寻“福”、园林里的“小暑”、节气科学知识科普课堂、小暑节气专属手工“福禄双全”小吊坠创作等环节,与学生们共同探索节气的科学与人文之美。

时值小暑节气,学生们在陈家祠堂内进行了小暑主题观察。大家细察草木荣枯、聆听蝉鸣起伏,焦老师结合环境科学知识,现场解析小暑时节的气候特征、物候现象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微妙联系,将书本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环境感知。同时焦慧老师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陈家祠的建筑细节,在建筑的每一处角落寻找“福”的踪迹。

    最后,手工制作环节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在焦慧老师、社工及志愿者的指导和协助下,开始制作小暑节气专属手工“福禄双全”小吊坠。老师首先详细介绍了制作材料和步骤,包括丝线、珠子、吊坠配件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帮助、交流经验,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精美的小吊坠诞生了。学生们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这场小暑研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节气与自然的奇妙联系,更在传统建筑与手工创作中触摸到了文化的温度。当科学知识与人文情怀相遇,节气不再只是历法上的标记,而成为连接古今、启迪思考的生动课堂。

暑假来了,我们期待更多人在这个暑假走进陈家祠,欣赏民间工艺作品的精妙,探秘建筑装饰里的智慧,发现园林花木间的趣味,开启属于自己的文化探索之旅。

“小暑”节气实地研学于7月8日开启!

实地研学打卡方式:

7月8日至8月21日(周二闭馆日除外)期间,实地研学的朋友们进馆后直接前往民间工艺小作坊领取“小暑节气”研学纸(每天100份,先到先得)。

按照研学纸“小暑线路”参观地图,开始实地观察学习(可打开直播获取相关信息),最后完成研学纸的考察题目和笔记,找到研学纸上的图片实物并用你的相机记录下来,以图文形式在小红书或微信朋友圈分享你的研学过程、你的发现或体会,加上#“广为人知”社科学堂“古祠春秋”节气研学#,就有机会领取小暑节气手工材料包啦!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可观看直播回放或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视频号找到“小暑节气手工制作视频”学习制作手工)

 

领取地点: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民间工艺小作坊

研学指引与手工材料包数量有限,领完即止。

进馆研学打卡,别忘了预约购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