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社工 发展专业 - Uniting social workers to develop the specialty
搜 索
当前位置:首页>    会员服务>   会员风采

【穗星社工】发挥“五社”凝聚力,共筑社区困境家庭暖心居

发布时间:2025-02-24 点击数:954

海珠区昌岗街是一条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昌岗街60岁以上老人26550人,约占街道常住总人数29.6%其中80岁以上长者3875人,本街道是一个高龄及较长寿的长者集中的街区另外,全街困境家庭、孤寡、独居长者、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1980人,其中残疾人1409人,独居孤寡长者266人,残疾人和困境长者的占比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昌岗街道除了人口老龄化之外,住宅老龄化也是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于过往的历史原因,街道辖区有很多单位房、自建房等,有些居民楼龄超过40年,居家环境存在电线老化、漏水和安全设施不足等安全隐患。

综上情况,昌岗街道内困境对象人数多、居家安全改造需求大,昌岗街社工站依托社区基金平台积极链接慈善资源,为困境群体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让困难群体可以在社区、在家中享受快乐、舒心又安心的养老生活。

为爱搭把手,筑社区长者出行安全第一步

晓园新社区是昌岗中一个老旧社区,辖区内主要单位房建筑,主要建于70年代,近些年社区中陆续有新建电梯方便长者出行。但也有一些楼宇未达安装电梯的要求,而晓园新38号楼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里面居住60%都是原来单位的退休工人,在本社区居住了几十年,也期望能够在本社区中过上舒心安乐的养老生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楼梯出行成为在老社区养老的第一道难关,长者的平衡力和体力逐渐下降,徒步上下楼梯变得吃力,并存在摔倒的风险。

“虽然装不了电梯,但是如果能够装上楼梯扶手,有个‘抓手’起到了支撑和防滑倒的互助,也是可以让我们这些老人的出行更加安心的!”居住在5楼的曲姨向社工吐露了希望搭建楼道扶手的想法。

为了提高出行安全,该楼的长者们希望能安装楼梯扶手,以便提供支撑和防滑倒的辅助。楼宇代表曲姨就此问题向社工寻求帮助。

社工在了解到居民群众的需求后,也根据过往对晓园新的社区的情况进行初步评估,确认情况属实后,将相关情况反馈到晓园新社区居委,与居委工作人员、“双百”工程直聘社工进行沟通,讨论搭建扶手的方案以及可联动的相关资源,经过多次协商,落实了依托社区组织协商议事会议、联动社区居民骨干动员全楼栋的知情同意工作、发挥社区基金作用、链接慈善资源力量为改造提供资金支持的改造方案,各支持力量分工合作为该楼栋住户安全出行“搭把手”。

社工邀请有资质的施工方到现场核实楼栋环境是否适合安装扶手,以及所需费用后,并有施工方出具相关的施工方案。随后由社区居委会出具安装楼梯扶手的告示,张贴于楼栋大门显眼处,让楼栋住户对施工方案以及改造过程一目了然。同时,社工联动社区居民骨干曲姨作为楼栋代表收集本楼栋住户的意见,经过几天的跑动收集住户意见,住户表示一致同意安装楼栋扶手,并做好后期对扶手的维护及维修工作的安排。

在讨论方案的时候考虑本楼栋住户经济情况,在讨论方案的时候社区居委会以及社工设想通过不同的慈善渠道筹集改造资金,最终,成功申请党员微心愿及昌岗街社区基金资金的支持,分别向党员微心愿筹集资金1650元、昌岗街社区基金750元,合计2400元,并按照施工方案如期完成了竣工。

简单的一条扶手,凝聚了“五社”的力量,圆了晓园新38号楼的所有长者的出行安全梦。安装楼梯扶手后,该楼的长者们纷纷表示:“为民办实事,有了这条扶手,上楼下楼都稳稳地!”

 

(楼宇住户对扶手安装位置进行“模拟试验”)

(装上扶手后上楼稳稳的)

 

量身服务,为孤寡长者居家防火安全系数升level

江叔是社区孤寡长者,今年63岁,现居住在昌岗街辖区内父母留下的老房子中,仅有一名亲姐姐有来往,但是居住在外区,姐姐已婚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家庭照顾的需求,也很少与江叔来往,江叔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政府低保支持。2024年11月一天,江叔拿着焦黑的电饭煲来到社工站求助:“苏社工,我今天洗米的时候滑了一下,幸好扶着墙但把电饭煲内胆摔地上,现在变形严重坏了,是否可以招募专才志愿者协助维修一下?我一直都是用电饭煲煮食的,现在电饭煲坏了不能用,吃饭都成为了难题。”

社工看着江叔带过来已经严重变形的电饭煲,心情十分复杂,既喜的是幸好只是电饭煲变形没有造成更大的财产和人员伤害,又忧的是听到江叔的表述万一没有及时扶墙摔在地上的话后果不堪设想。社工连忙安抚江叔的情绪,并引导江叔了解内胆的损坏程度已经很难修复了,且继续使用的话容易因接触不良而发生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链接专才志愿者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吃饭问题是紧急需要解决的。于是,江叔也意识到安全隐患的存在,在社工的陪同下到附近的超市购买了新的电饭煲使用。

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摔倒的隐患仍萦绕在社工的心头。第二天,社工约上水电维修志愿者一同上门评估江叔居家安全隐患的情况:①客厅的电灯从电开关上拉了一条电线接驳使用,且电线是裸露的情况;②厕所没有干湿分离,且坑位抬高了,但却没有扶手以支撑避免摔倒的意外发生;③专才志愿者用电笔测试,发现室内好几个开关都存在老化漏电的情况。

江叔从未想到家里居然有那么多的安全隐患,并坦言:“这次摔了电饭煲也让自己有点后怕,如果没有扶着墙上的水管,可能变形的是自己的腿骨了。”社工随即引导江叔要重视居家环境中的安全问题,并在专才志愿者的建议下为江叔量身设计了居家环境微改造方案。在决定方案后,社工与社区居委会、“双百”直聘社工进行沟通,并链接了改造物资为江叔居家环境进行安全升级:裸露的电线用线盒固定“归位”、老化的电开关也更换上新的减少了触电、漏电的风险,厕坑位置也装上了防滑扶手增强了如厕、洗澡的安全性,值得肯定的是江叔主动购买了新的抽风机让专才志愿者帮忙更换:“旧的那台已经用了很多年了,一时好一时坏,以前觉得能用则用,经过这次还是安全为上。”由此可见,通过亲身经历以及社工的引导江叔的安全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老化的插座也换上新的)

(裸露的电线用线盒固定“归位”)

 

全方位关怀,让刑释长者重拾温馨的家

离家多年再次回到熟悉的家,却发现与记忆中的有所区别。余姨因故而入狱多年,2024年8月刑满回归,打开家门的一刹那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家,心中五味杂陈。由于家住顶楼,且适逢雨季天气,家中因四处漏水而充满霉味、客厅的墙皮大规模脱落,且由于长期渗水还有一半墙皮与墙面内产生了缝隙,归家的欢喜因眼前的景象而转化为生活忧心。

余姨入狱多年,父母已经离世,相熟的亲友中仅有姐姐但也在外区居住、弟弟还在刑期,出狱后只能靠政府低保救助金生活,但因刑期没交罚款,银行卡被法院冻结,导致无法使用低保救助金,连吃饭都是靠姐姐接济,衣食住行这些都成为余姨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

社区居委对于余姨的情况极为重视,马上转介社工协助余姨解决眼前所急。社工马上联系街道申请穗星社工“百家大吉”米油食品等物资,为余姨保障了吃饭需求。另一方面,社工也了解到了由于余姨的房子是直管房,房子的修缮需要与房管所沟通获得批准才能实施。对于刚回归社区的余姨对于如何联系房管所、怎样沟通、哪些流程毫无头绪,社工马上安抚余姨的情绪并协助其与房管所沟通目前房子的问题,争取房管所提供维修款项,经过数次沟通协商终于将房子重新刷上防水以及刷灰,焕然一新的家让余姨对于再次回归社区更有信心,而街道、居委以及社工的帮助更让余姨切身感受到“家”的温暖。

暖心安居不是一句简单的一句问候,昌岗街社工站通过一次次的入户摸索、深入了解评估发掘居住在本社区每位困难群众的需求,在2024年6月至2025年1月期间在昌岗街党工委、昌岗街公共服务办公室的指导下,依托社区基金、发挥五社联动的作用,社工站已经为不少于15户困难群众开展了居家环境微改造、两栋旧楼扶手加装,让“老”社区更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