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社工 发展专业 - Uniting social workers to develop the specialty
搜 索
当前位置:首页>    会员服务>   会员风采

【荔乡客社工】个案专题 | 启智守护者:点亮未来之路--“双百”社工助力智障青少年融入社会

发布时间:2024-07-15 点击数:1278

一、背景介绍

2023年11月,增江街“双百”社工通过走访发现17岁的小D,他患有智力三级残疾,但能自理日常生活,初中后未升学。小D与父母和姐姐同住,父母务工,姐姐已婚并患有精神二级残疾但情况稳定。由于家人工作繁忙,小D缺乏交流,性格内向自卑,很少外出,孤独且不参与社区活动。

二、问题与需求分析

社工在观察、走访小D及其家属了解基本情况后,与其父亲进行沟通评估问题分析需求。

(一)社会融入方面的需求

D性格内向和自卑,很少出门,社交圈狭隘,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缺少朋辈群体的互动,缺少社会融入的机会。

(二)就业方面需求:

D当前处于待业状态,其主要经济来源仅限于残疾症补贴,因此他迫切渴望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以增加经济收入和提升自我价值。

三、服务理论

(一)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强调,个体作为社会网络中的一部分,无法孤立存在。在面对生活事件和挑战时,我们不仅依赖于个人的内在资源,还需依赖于外界提供的支持与资源。

对于小D来说,他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他应对各种生活挑战的能力也就越强。通过细致评估小D在个人和社区层面上的社会支持网络,我们可以协助他更有效地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来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致力于帮助他完善和扩大他的社会支持网络,使他在面临困难时能够更加自主和有效地利用这些网络,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从而增强他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乐观态度。

(二)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坚信,每个个体都拥有独特的潜力和能力,只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条件,他们就能够充分发挥这些潜力,成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对于小D这位智障人士来说,他同样拥有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我们坚信,只要为他链接到合适的资源和支持,他同样能够展现出自己的就业优势,实现成功就业。这种视角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支持小D,也有助于激发他的自我价值和潜力,帮助他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

四、服务目标与计划

(一)深化关系与资源整合

1.入户探访,深入了解个体的需求、背景及面临的困难,以建立信任关系。

2.链接相关社会资源,如社区服务、政府机构、慈善组织等,为个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增强社会融入与就业能力

1.扩大同辈交流,通过组织社交活动或参与社区团体,增强个体的社会交往能力,提升社会融入感。

2.针对个体的技能和兴趣,提供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帮助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从而提升其社会参与的能力,实现个人价值。

五、服务过程

(一)入户探访,建立信任关系

在首次入户访问小D家庭时,“双百”社工遭遇了紧闭的大门。随后,“双百”社工礼貌地敲响大门,并清晰地表明了自身身份和此次来访的具体目的。在小D开门之后,“双百”社工再次详细解释了社工的身份和职业范畴,同时阐述了此次入户访问的意图,并明确告知小D,“双百”社工将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解决其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双百”社工的态度旨在让小D放松心情,降低防备心理,从而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小D的实际情况。

在初次交流过程中,小D表现得较为内敛,仅对“双百”社工的提问作出回应,并未主动展开交谈。然而,经过“双百”社工多次的入户探访、日常服务以及耐心的陪伴,小D逐渐放下了紧张与戒备,开始主动与“双百”社工进行沟通,并接纳和信任了“双百”社工。随后,“双百”社工与小D共同梳理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实际需求,进而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和服务计划。

(二)链接社会资源,助小D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为了充分发挥社工站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优势,“双百”社工积极协同志愿者开展入户走访活动,与小D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谈心,旨在引导他们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此过程中,“双百”社工向小D提供坚定的支持和肯定,协助他建立积极的生活自信,鼓励他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

此外,“双百”社工还积极链接志愿者及爱心人士,为小D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他的关心与重视。这一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了小D的孤独感,也使他深切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三)邀请小D参加社区活动,增强同辈和社区互动,提升社会支持。

为有效增进小D与同龄群体的交流互动,以及提升其社会参与度,进而丰富其日常生活,“双百”社工与增江街康园中心紧密合作,积极鼓励小D走出家门,参与康园公疗站的手工劳作活动,通过个人努力赚取劳动报酬,并加入一系列助残社区活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双百”社工注重引导小D主动与其他残疾人进行交流,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激发小D积极表达自我。活动结束后,“双百”社工与小D进行深入的面谈,共同回顾总结活动经历,协助其认识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并给予必要的鼓励与支持。经过多次活动与交流,小D从最初的沉默寡言逐渐转变为乐于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树立了自信。同时,小D也在活动中与康园中心的其他成员建立了有效的联系,扩大了其人际交往网络,构建了稳固的社会支持体系。对此,小D向“双百”社工表达了喜悦之情:“如今,我走出家门,也拥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我既能与三两好友相聚,又能从事手工制作,生活正在逐步变得美好。”

(四)协助小D注册志愿者,参与社区及志愿服务,提升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能力,加入志愿服务队。

“双百”社工经过多次精心策划,定向邀请小D参与社工服务点组织的多样化社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双百”社工致力于将小D引入社区大家庭,逐步扩大其参与范围,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与外界沟通的能力,以拓宽其社交圈子。在此过程中,小D深切感受到了来自社区的关怀与温暖,其心态也逐渐变得乐观开朗。在最近的一次志愿者招募活动中,小D积极主动地申请注册成为志愿者。自此之后,他无需社工的定向邀请,每当有活动举办时,他都会积极投入其中。其中,他参与了与“双百”社工共同为困难老人和弱势群体制作美食的活动,为他们送去温暖,还参与了社区义卖等活动。截至2024年4月,小D已连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七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20小时,因此荣获了2023年度“优秀志愿者”称号。

(五)利用资源,为小D寻找适合其的岗位。

“双百”社工积极整合社区、志愿者和社会资源等多元力量,为小D成功链接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助力他实现就业梦想。双百”社工积极奔走于增江街道辖区各个单位咨询,寻找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最后经多方了解得知东莞市某酒店有残疾人安置设岗的情况后,“双百”社工积极对接联系沟通,推荐其到企业面试。在面试前,“双百”社工通过模拟面试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要点,并反复演练,让小D掌握到回答面试者的提问的基本技巧,并成功通过面试,圆了小D的就业梦。

六、服务总结

 经过近半年的介入与持续服务对象的参与,本个案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首先,小D在情绪状态和社区互动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在此期间,“双百”社工以支持者、协调者、倡导者等多重身份出现,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运用同理心、倾听等访谈技巧,与小D建立了坚实的信任关系,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并分析了小D面临的问题与需求,细致入微地体察了小D的感受与情绪。

其次,“双百”社工通过积极链接政府、社区等资源,为小D提供了包括米、面、油、牛奶等在内的生活物资帮扶,显著改善了小D的日常生活条件。

最后,“双百”社工不断邀请小D参与社区活动,使小D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潜力,以及自己对社区的贡献与价值,从而促使小D调整心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回馈社区。同时通过“双百”社工的职业链接和鼓励,最终被企业录取,圆了小D的“就业梦”。尽管对小D的个案跟进工作已暂时告一段落,但“双百”社工的服务将持续进行,以确保其长期福祉得到保障。我们将继续跟进小D的情况,巩固已取得的变化,特别是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提升方面,持续鼓励小D成长为一个自信、开朗的优秀少年。

七、专业反思

(一)对本次个案的反思

在接案的初期阶段,鉴于小D表现出的自卑心理,他对于分享内心世界的想法持有抵触态度。为此,“双百”社工必须投入时间,与小D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通过认真聆听其心声、耐心给予鼓励以及表达关爱与接纳,“双百”社工能够有效打破小D的戒备心理,促使其接受社工所提供的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双百”社工调动社区、志愿者和社会资源,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和秉持“优势视角”的理念,积极发掘小D的潜在优势资源,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应特别关注的一环。同时,“双百”社工应综合运用个案工作、社区工作、志愿服务及资源链接等多元化专业手法,精准把握小D的需求,并据此扮演支持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以确保服务效果的最大化。

(二)对社会工作者的反思

残疾人群体作为一个独特且至关重要的群体,其权益保障与福祉提升不容忽视。“双百”社工在提供个案服务时,不仅需致力于解决他们当前的困境,还需高度重视并关注他们的社会融入、就业机遇、康复进展以及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以确保其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进而提升其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本案例中,我们认识到部分残疾人受限于身体条件,其社会交往相对有限,信息获取较为被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利用相关资源改善自身境遇的能力。作为“双百”社工,我们肩负政策执行与资源调配的双重职责,应积极为服务对象搭建桥梁,整合并链接相关资源,逐步将这些外部支持转化为他们内在的发展动力,帮助他们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