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穗社工】“粤南华粤有戏”社区游园活动
为促进南华西街丰厚的历史文化、民风民情的传承与传播,中共南华西街道工作委员会、南华西街道办事处、南华西街未成年人保护站、南华西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广州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承接)在2023年8月19日开展以1984年在南华西街洪德巷拍摄的电影《雅马哈鱼档》为主题的“粤南华粤有戏”社区游园活动。
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活动采取趣味、怀旧、亲民的游戏摊位的互动方式,丰富周边居民假日休闲生活,让一众居民感受不一样的社区情怀,更让老一辈的居民缅怀往昔岁月。此次活动共吸引近200人次居民参与。
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现场设置了情寻磨铰艇仔粥、何家鸡谜何家猜、雅马哈鱼档等具有广府特色的游戏。居民前往摊位参与游戏,进行游玩赢取贴纸,从而换取礼物。
伴随着愉快轻松的音乐,居民们开启了趣味大冲关,原本晚间安静的广场一下子变得沸腾起来。
雅马哈鱼档
“雅马哈鱼档”摊位:游戏分两组,一组为本土鱼类,一组为外来入侵鱼类,每组钓3次,只要本土鱼类被钓起的数量保持为3:1就算胜负。该游戏受到居民热烈欢迎,很多居民多次轮回参与该游戏。其中一位参与游戏的居民刘姨表示:“好久没看到广场这么热闹,希望街道可以多举办这类型的文化类活动,丰富我们这种老广的退休生活,真不错”。
“十大名鸡&艇仔粥”
“十大名鸡&艇仔粥”摊位:社工向参加游戏的居民讲解每一款“广州十大名鸡”,细述来源故事。居民可以自主选取其中一款鸡,按所对应的问题进行问答。在游戏的过程中,社工利用通俗易懂的讲故事形式向居民传递南华西街的传统文化知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对南华西街的归属感。
公仔纸摆台
公仔纸摊位:是清末起源于广州的一种儿童竞赛游戏,非遗公仔纸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代表了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在2021年更被评定为广州市海珠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摊位上五颜六色的公仔贴纸,吸引了一众小朋友的围观,在社工的指引下,小朋友向摊主询问公仔纸上都表示着什么人物,摊主便向小朋友讲起了公仔纸的故事,摊主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小朋友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通草画
“通草画”活动摊位:老师现场演绎在通草纸描绘通草画,社工向摊位老师了解到通草纸是古代广州画人作画时常用的纸。18、19世纪,通草画作为广州的一种外销画,主要用于出口,题材以反映清末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各种形色人物为主。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艳,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由于采用西方绘画原理,又反映中国本土风情,所以深受当时西方人的喜爱。通草纸水彩画主要收藏在西方的博物馆中。近年来,通草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研究中国早期的西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城堡知多D
“城堡知多D”摊位:以不同颜色的饮料瓶代表不同垃圾类别,随机抽取一种分类要求,需要用指定的圈圈套到指定的瓶子连续2次。社工利用游戏摊位的形式向居民加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传播低碳生活新时尚的理念,让“新时尚”在社区蔚然成风。
奖品兑奖处
奖品兑换摊位人流涌动,气氛火热,居民们喜气洋洋地拿着玩游戏赢取的贴纸前来兑换奖品。奖品包含富有广州怀旧特色的老式电影票纪念卡、老火汤书签、南华西街笔记本、南华西街特色杯垫等,深得居民喜爱。
本次游园活动旨在鼓励社区居民走出家门,与家人、邻居欢乐互动,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用热爱共同建设充满文化气息且温情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