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长的“第一课” 让我更懂社工
“广州社工界又多了一批年轻的血液,又多了一份新的希望。”
7月8日下午,2014年新入职社工培训班第一期课程接近尾声。此次是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第二年举办新入职社工培训班,共收到376名社工报名申请,最终180名入选,将分三期开班。
总结上一届新入职培训组织与策划经验,此次新入职培训班时间安排更为人性化,课程内容也根据新入职社工特点有所调整,更具针对性。“作为行业协会,市社协因应本土发展趋势,根据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及专项服务项目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要,从去年开始承接新入职社工培训项目。此次为第二届新入职社工培训,希望通过此类培训一定程度上提升新入职社工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本项目负责人还表示,新入职社工培训仅仅是一个开始,对于一名社工来讲在投入工作后还将持续接受相应技能培训,社协方面也将提供各项在职培训。
会长打头阵内容“接地气”
“作为一线社工的工作主要在基层,要跟社区老百姓打交道,当然也离不开基层的一些机构、组织的支持,了解社区架构,包括街道办、居委会还有其它资源对于在座的同工们很重要也很必要……”昨天上午,在简短的开班仪式过后进入到第一课的学习,令不少学员意外的是,主讲老师是拥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现任市社协会长张慧珍,其讲课的主题正是“社区架构、权利与社区资源认识”,其内容主要围绕社区基层权利架构包括街道办事处的构成、居委会以及劳动保障、民政、残联资源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特点等。
不少学员表示会长的课很实用也很“接地气”,“没想到入职的第一课还挺有趣的,没有了以往书本中晦涩的理论,说的都是我们以后工作中实实在在会遇到的事,会接触到的单位和人,会长不但传授知识还不断鼓励我们这些新人,现在对社工这份工作更有信心可更有把握了,也更懂我们这一行。”参加培训的陈同学说。
香港导师陪伴探究专业价值与伦理
培训首日下午,市社协还安排了来自香港社会福利署社会工作主任协会的李钟甜英、戚贞儿主讲社会工作伦理,紧扣社会工作本质及理念,以及社工学员实务中遇到的伦理规范、道德标准、工作守则,以及一些伦理“两难”问题和处理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形式,一起探究其中是与非背后的意义。
秘书长的“三大工作方法”讲得很生动
而作为新入职培训的压轴课程“三大工作方法在社区的应用”,由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静君主讲,内容主要围绕社工工作中最重要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原理和方法。“虽然很多知识以往都有在大学专业课程里接触,但是通过今天的课程不但得到了巩固,对很多知识点、理论都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三大工作手法上。今天的讲解结合了许多真实案例,更实用更深刻。”社工何同学说。
余下两期新入职社工培训将于7月14日和7月21日开班。
(通讯员 周鹏)